基辅移民家庭在多伦多的文化融合之旅

从基辅到多伦多的迁徙

2017年深秋,娜塔莎一家拖着六个行李箱出现在多伦多皮尔逊机场。父亲伊戈尔用带着斯拉夫腔调的英语问路时,11岁的米沙正盯着自动贩卖机里的奇多薯片发呆。母亲奥尔加摸了摸呢子大衣口袋里的全家福——那是他们在基辅独立广场拍的最后一组照片。

家庭成员档案

  • 伊戈尔·彼得连科:42岁,前乌克兰国家铁路局工程师,现为建筑工地监理
  • 奥尔加·彼得连科娃:39岁,原基辅音乐学校教师,现经营家庭音乐教室
  • 娜塔莎:15岁,十年级学生,校辩论队新晋成员
  • 米沙:11岁,痴迷冰球的六年级生,能说带法语口音的英语

厨房里的文化碰撞

每周六早上的家庭早餐总是特别热闹。伊戈尔坚持要煎传统的乌克兰土豆饼,奥尔加却偷偷在面糊里加枫糖浆。"这是加拿大特色!"她笑着躲开丈夫举着锅铲的"追击"。米沙趁机往嘴里塞了两片培根,娜塔莎则对着手机镜头记录这幕晨间喜剧。

饮食对比乌克兰时期加拿大时期
主食黑麦面包+腌猪油贝果+牛油果酱
饮品自制格瓦斯Tim Hortons咖啡
节日食品复活节彩蛋感恩节火鸡

每个人的战场

父亲的工具箱

伊戈尔的车库里永远飘着松木香,他手工制作的乌克兰风格雕花椅在社区市集上卖得不错。但上个月帮邻居修屋顶时,加拿大产的电动钉枪还是让他想念基辅那套用了十五年的老工具。

妈妈的音乐教室

奥尔加在跳蚤市场淘到的二手钢琴总跑调,但这不妨碍她的学生从3个增加到17个。每周三下午,地下室里飘出的《月光奏鸣曲》总会混进米沙在院子里击打冰球的砰砰声。

姐弟的成长日记

  • 娜塔莎用三个月时间从ESL班跳级到常规英语班,现在正为要不要参加魁北克法语夏令营纠结
  • 米沙的冰球装备费相当于全家半个月伙食费,为此他承包了每周的草坪修剪工作

转折点的暴风雪

去年二月那场特大暴雪成了这个家庭的里程碑。当供电中断的第五个小时,伊戈尔用自制的燃木炉煮着罗宋汤,奥尔加带着孩子们唱起乌克兰民谣《科扎克之歌》。摇曳的烛光中,他们突然发现米沙能完整复述爷爷当年讲过的每个民间故事。

基辅移民家庭在多伦多的文化融合之旅

生活变化对比前三年现在
语言使用英乌混杂英语为主+乌克兰俚语
社交圈仅限东欧移民学校家长+社区邻居
节日庆祝复刻乌克兰传统混合加拿大元素

未来的形状

娜塔莎的书桌上摆着麦吉尔大学宣传册,旁边放着绣有乌克兰纹样的书签。伊戈尔最近在研究安大略省的木工执照考试,而奥尔加刚收到社区中心发来的音乐工作坊邀请函。至于米沙,他正努力说服父母同意他养只哈士奇——"这样冬天就能拉雪橇去上学了!"

窗外的枫树抽出新芽,厨房飘来烤甜菜根的焦香。娜塔莎按下手机录音键,准备为明天的辩论赛收集素材。主题恰巧是"文化融合是否意味着传统丢失",她转头看了眼正在拌色拉的父母,突然有了新的灵感。(参考文献:《移民家庭的文化适应》)
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
相关推荐

返回顶部